Mryqu's Notes


  • 首页

  • 搜索
close

[算法] 实证分析

时间: 2015-02-03   |   分类: Algorithm.DataStruct     |   阅读: 56 字 ~1分钟

最近又重温了一下算法课中的实证分析。

  • 首先针对不同大小的输入获取运行时长。 [算法] 实证分析
  • 可以通过标准坐标图或双对数坐标图查看运行时常与输入大小的关系。 [算法] 实证分析
  • 通过成倍增加输入量,可以更便利地估算T(N)与N之间的幂指数关系。 lg( T(N) ) = b lg( N ) + c 即 T(N) = a Nb, 其中 a = 2c b = ( lg( T(2N1) ) - lg( T(N1)) ) ) / ( lg(2N1)) - lg( N1) ) ) = lg( T(2N1)) ) -lg( T(N1)) ) a = T(2N1)) / (2N1))b [算法] 实证分析

可以教程上第二行就可以计算出b,这就有点不对头了。时常为零,意味着取对数的结果是-∞。返回数值是以毫秒为单位的,因此一般时长也应该是为毫秒为单位的。估计教程上时常实际精度为三位而显示精度为一位,导致不一致的。 下图是我用Excel根据教程显示数据计算的结果: [算法] 实证分析

标题:[算法] 实证分析
作者:mryqu
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CN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algorithm# #exmpirical# #analytics# #power-law# #relationship#
Activiti相关帖子汇总
[OpenUI5] 数据绑定模式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Programmer & Architect

662 日志
27 分类
1472 标签
GitHub Twitter FB Page
© 2009 - 2023 Mryqu's Notes
Powered by - Hugo v0.120.4
Theme by - NexT
0%